铜梁:创新“双跨双协”机制 织密食品安全“防护网”
2025-08-02 06:30:00 来源: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
“以前总担心菜市场的生鲜农残超标,现在经常看到执法人员在检查,抽检结果还贴在公示栏里,买着特别放心。”日前,在铜梁区东城街道农贸市场,正在选购蔬菜的市民李阿姨说。
安心的背后,是铜梁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的执法“双跨双协”机制在发挥作用。通过对内跨区域协同、对外跨部门联动,让食品安全监管从生产到流通全链条、无死角,为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筑起坚实屏障。
打破区域壁垒 30名骨干组建“执法尖刀队”
“过去,各片区执法力量分散,遇到跨区域的食品案件容易出现监管盲区。”铜梁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区市场监管局从12个区域执法联动组抽调30名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,组建3支跨区域执法协作组,每组10人实行“脱产式”集中办公,全天候参与食品领域监管执法。
为进一步消除风险隐患,协作组建立“日周月”调度机制,每日通报工作进展、每周举行专题例会、每月调度安排,确保风险隐患发现一起、处置一起。
“在日常监管执法中,我们还通过实施穿透式跨区域执法,重点排查食品生产、流通及餐饮服务领域各类突出风险隐患,确保风险识别、入库、出库闭环,提升食品全链条协同监管效能。”区市场监管局执法支队负责人说。
跨部门联动监管 从“各管一段”到“齐抓共管”
日前,区市场监管局、区农业农村委联合开展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,聚焦种植养殖基地、农贸市场、生鲜超市等重点场所,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排查整治,保障百姓“菜篮子”安全。
“食品安全涉及种植养殖、生产、流通、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,单靠市场监管部门‘单打独斗’远远不够。”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,他们联合区公安局、区农业农村委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建立了执法信息互通机制,实现案源线索共享。同时,建立跨部门联动执法,构筑快速反应工作格局。目前,已会同区公安局开展肉制品联动执法4次,会同区经信委开展食盐联动执法5次。
针对黄鳝、牛蛙、芹菜等14类群众常吃的农产品,区市场监管局与区农业农村委开展联合执法2次,向农贸市场开办者发放《12种食品易检出药物清单》100余份,计划全年抽检1000余批次。其中,对14类重点品种开展抽检300余批次,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问题线索涉及种植养殖源头的,将及时移交区农业农村委依法处置。
“以前我们检查蔬菜基地,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超市,信息不互通。现在好了,他们在市场上发现不合格产品,我们能第一时间追溯到种植环节;我们在源头查到违规用药,他们能立刻排查流通渠道。”区农业农村委执法人员说,通过联合执法,实现全程闭环处置。
更令人安心的是“行刑衔接”的强化。今年以来,区市场监管局已向区农业农村委、区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移送案源线索5件,有力震慑了各类食品相关违法行为。
全链条筑牢防线 让食品安全“看得见摸得着”
“土豆,合格;荔枝,合格;黄鳝,合格……”在铜梁区某超市的食品安全公示栏前,市民围看最新的抽检结果。“这些结果每周更新,我们买得很放心。”市民周先生说。
这种“看得见的安全”,正是“双跨双协”机制的最终落脚点。从种植养殖基地源头排查,到流通环节的农批市场抽检,再到餐饮环节的后厨检查,每个节点都有监管“探头”。
为了让群众更深入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,铜梁区还开通了“食品安全随手拍”举报平台。市民发现问题可随时上传照片、视频举报,查证属实的将给予奖励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持续完善‘双跨双协’机制,实现从零售批发到种植养殖环节全链条风险管控。”铜梁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同时,强化部门联动,进一步扩大跨区域执法覆盖范围,努力构建“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、齐抓共管”的共治格局,让群众的“食品安全感”越来越足,让每一口饭菜都吃得安心、吃得舒心。
记者 熊亚
责任编辑:徐力超